Nadeal

在写这篇《关于Nadeal》时,窗外传来了光良的《第一次》。不禁地打开电脑的QQ音乐,播放起这首歌。

 

第一次听到这首歌,是在高中的时候,这话似乎暴露年龄了,因为那时候还是MP4的世界,街边还有人卖着光碟。那时候还是很青涩的小年轻,过着每天不是上学神游四海,就是在打篮球的生活。曾经把“篮球是生命的一半”作为信条,热爱打篮球。高三那年的一个下午,几场对局里,扔进了十几个三分球。那真是打篮球的日子里的巅峰。自此以后,慢慢脱离了篮球,专心上学了。在这里必须致敬我中学时代,心目中的三分神射手-德克·诺维斯基。

 

如果要回顾十几年前,那真的是遥远的时光。世界变化太大,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立志要成为一名程序员。多年以后,终于实现了这个小小目标,成为一名程序猿,俗称:码农。关于“Nadeal”的来历,只因为中学时代,喜欢上了化学。恰巧与数字11有缘,化学元素表里第11位元素就是钠(Na)。Deal在英文口语中,意为:一言为定,成交。如此爽快的取名Nadeal(纳迪尔)。

 

过去,我也使用过PHP-CMS以及WordPress、ThinkPHP、YII框架搭建过站点,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过。进入IT这个行业也有些年头了,从最初的软件测试起步,几个月后接触了iOS开发。这一开始,后面几年都在写代码中度过。写代码?复制?粘贴?何时思考过自己写的代码都是些什么东西。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。在广州,经历过几个创业公司,曾经的996也是让人印象深刻。996不可怕,可怕的是忙得昏天暗地,却最后一无所成。纯粹的搬砖,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活。需要在技术层面去沉淀,把东西收集,然后分享出去。把曾经走过的路,见过的事物,将它写出来。古人云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

 

2016年,从广州来到了深圳。一下子仿佛见到广阔的新天地。也从这时起,将自己作为“革命一块砖”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机缘巧合下,开始了Android开发。现在想起来,自己都觉得那段时光特别神奇。一周时间写iOS的代码,一周时间写Android的代码。一个人维护iOS和Android两个端的App。为了赶时间,为了尽快能让App上架,每天勤勤恳恳,认认真真写代码。可是,那也是迷失了自我。

 

2021年8月,因工作需要,开始运用Python语言,做一些开发上的工作,需要为iOS端App的源码做混淆加固。为此花了2天的时间,写出第一个Demo工具。从开始决定Python语言做混淆工具到工具开始投入使用,总共花了12天,期间10天都是在修改优化代码。虽然只是用Python开发出一个Object-C的源码混淆工具,但也基本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。至于编译器的混淆方案,也是后话了。

 

2021年12月,开始接触Python的Web框架DJango,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。可能是缘分,可能是兴趣。为了学习DJango框架,尽量多的查询资料。搭建这个站点,花了自己十多天的功夫。前端页面、后台管理系统使用了HTML模板,然后自己花点时间修改,在DJango的框架基础上,为网页开发接口。经过十多天的开发,一个博客站点基本成型。这毕竟是第一次接触DJango,博客站点还需要很多修改的地方,毕竟现在(2021年12月25日)还没有对接阿里云的部分功能。